医院建筑设计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综合楼

时间:2025-04-03     作者:HKAOHUA    浏览:

项目地点:湖北•武汉

项目性质:改扩建项目

项目规模:7.45万平方米

规划床位:560床

服务范围:医疗工艺设计、医院建筑设计、医院室内设计、医疗专项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综合楼项目位于湖北武汉,项目规模达7.45 万平方米,规划床位560 床。项目作为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四大平台(重症救治平台、快检预警平台、培训演练平台、科研转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打造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医疗工艺设计


Episode Ⅰ

直面挑战

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应对

该项目位于协和医院本部院区中心位置,作为改扩建项目,周边有正常运行的各类医疗综合楼,场地内能源管道、医气管道、水电暖管线密集交错,环境错综复杂。同时,作为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其工艺平面和机电设备房布置还需兼顾平时与疫情时的功能平衡。面对这些挑战,设计团队通过多次现场踏勘和资料查阅,充分考虑周边条件,经过多方案论证比较,最终拿出了一份出色的设计方案。

医疗工艺设计


Episode Ⅱ

设计亮点

多维度创新提升医疗品质

(一)疑难急危重症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本项目功能定位为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充分发挥本部院区医疗优势,结合本部院区既有资源,将多个救治和诊疗中心及多个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整合,资源共享,建设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根据综合医院医技、住院功能流线的基本特点,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在流线设计中,一方面考虑提高效率、避免病人往返迂回,在最短时间、最短距离内完成诊疗,并最大限度地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另一方面考虑病人心理需求,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并安排好空间序列的变化。同时,创新互联网健康服务,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医院。

医院建筑设计


(二)学科平台化整合创新

本项目设置影像中心、超声中心、内镜中心、综合诊断中心、疑难杂症中心(综合 ICU)和临床研究病房等功能。以优势学科资源为支撑,依托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在疑难急危重症诊疗技术、人才培养、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引领和辐射方面的作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将多个救治和诊疗中心及多个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整合,资源共享,实现国内一流科研、教学与医疗综合体的建设目标,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国家和省级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推动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

医院建筑设计


(三)生态疗愈空间营造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盛开的花,总会有一片甘霖为你带来滋润。设计团队秉持自然疗愈的设计理念,以“心语自然”为主题,将环境健康心理学融入空间设计。利用大自然的治愈力治愈病人,让病人在和谐的环境中疗养身体。营造空间和谐、共融的现代生态心理疗愈环境,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医院建筑设计


Episode Ⅲ

技术创新

平急结合的智能转换

(一)总图布局转换

疫情突发时,内科综合楼可独立成区,实现诊疗区与生活区的物理隔离。室外预留应急救治场地,与室内负压病房形成联动响应机制,确保在疫情时期能够迅速响应,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二)建筑功能转换

疫情来临时,内科综合楼内部功能可进行平急转换。

1 层至 4 层各科室诊疗区统一设置为污区,各科室医辅区在疫情时关闭(核医学除外)。各科室医护人员统一在 1 层核医学医辅区进行集中更脱,具体流程为:医护人员统一到 1 层核医学医辅区进行穿衣流程,然后通过 1 层西侧患者电梯到达 1 层至 4 层各科室诊疗区进行诊疗,诊疗结束后通过西侧患者电梯回到 1 层进行脱衣流程。

首层至 5 层在疫情时开启的科室有放射科、超声科、消化内镜中心、呼吸内镜中心、住院药房,其余科室关闭。

疫情时期运行状态下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区运行,医、患、清洁物品、医疗废物运送通道按各自运输通道进行独立运输。


Episode Ⅳ

成果落地

高质量建设与广泛认可

在本次项目中,设计团队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院方要求的节点目标,并且一次性顺利通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专家论证会,赢得院方领导的认可,同时获得医院基建办书面表扬信。

11.webp.jp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综合楼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疑难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打造国家医学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专业始于专注,香港澳华励精图治,为中国建设更好的医院砥砺前行。


医疗专家:贾建国

建筑专家:雷琦

项目负责人:陈伟

商务经理:刘萍

项目经理:王英凡

医疗工艺设计:姚明科、黄勇兵、魏涌承

建筑设计:李奎、周津生、黄强、白敏、王小刚、黄宇、王国良、冯赟、梁宁、周绍鑫、王沁钰、吴定有、张重阳

建筑经济:何静、万里梅

室内设计:杨小银

标识设计:龚建新


编审丨品牌管理部、成都公司、改造设计部

素材丨医疗工艺中心、中其设计


往期干货:

匠心设计——眉山市中医医院文化建设

医疗工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锦江院区一期(1)

携手共谋发展|这是一次同频共振、互促互进的探讨交流

启航新程•续写华章|集团香港公司乔迁纪实

重塑未来空间:上海美华妇儿医院

跨界融合,共筑医疗建筑新蓝图 | 香港澳华应邀参与医疗建筑专题培训活动

医院建筑设计 | 2024国际医旅展暨功能医学大会圆满召开

医疗工艺设计 | 申康卫建携手香港澳华共谱医疗工艺设计新篇章

医疗工艺丨面向高质量发展 | CHCC2024圆满落幕

【置顶】澳华动态 | 喜讯•集团荣获2024年CHCC中国医院建设奖多项荣誉

澳华动态 | 2024年度医疗建筑设计Young Leaders系列学术交流会北京站

澳华动态 | AOHUA与希望之光康复中心携手护未来之航

澳华动态 | 祝贺•桂林八桂康复医院开业大吉!

医疗工艺设计 | 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

澳华资讯 | 时空漫游•医院建筑发展史④

医疗工艺设计 | 医疗工艺设计在医院设计阶段运用中的要点与策略:医院流程和功能的再造(节选)

医院建筑设计公司 | 时空漫游•医院建筑发展史③

本来•未来 | 系列⑨雷琦:有态度,有温度

澳华动态 | 第十六届医院建设高峰论坛暨2023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年会顺利召开!



分享到:
400-997-0988
3548879724